- 索 引 号:QZ07124-0101-2025-00011
- 备注/文号:南文体旅〔2025〕44号
- 发布机构:澳门皇冠: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24
市文体旅集团,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党政办,各中小学校:
现将《澳门皇冠:气象文旅研学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澳门皇冠: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福建省澳门皇冠:气象局 澳门皇冠:教育局
2025年3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澳门皇冠:气象文旅研学发展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澳门皇冠:生态资源优势,梳理挖掘气象旅游研学资源,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气象资源向研学旅游、养生和生态产业转化,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文化旅游与气象资源融合,大力发展气象景观观赏、气候康养体验、气象科普研学等“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澳门皇冠:“气象+文旅+研学”特色品牌,实现旅游气象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文化旅游研学与气象融合发展效益进一步显现。
二、主要任务
(一)摸清气象旅游研学资源“家底”
1.强化气象景观资源监测,开展气象景观资源普查,建立全市气象旅游资源数据,为开发利用气象旅游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2.梳理高质量的气象旅游景观资源。重点梳理以眉山乡、向阳乡、九都镇、蓬华镇、翔云镇等山区气象资源丰富的乡镇。依托仙境天柱山、山美水库、印山林场、皇旗尖生态茶园、五台乐山、云顶山等核心资源,整合丰富的山地乡村、气象景观、森林林场、生态等资源,推动优质气象景观资源向康养度假、科普教育等产品转化。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3.梳理高质量的气象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梳理以九日山祈风石刻、五里桥、蔡氏古民居等气象文化资源,推动优质气象文化资源向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转化。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二)打造气象旅游研学产品
4.建设一批气象旅游景观平台和最佳拍摄点,重点打造向阳五台乐山雾凇云海、眉山云海日出、翔云云顶山雾凇等气象景观观赏点,布设气象监测设施,开展预报服务研究,打造气候康养、研学旅游为主的气象旅游景观。积极策划一批集山地乡村、气象景观、森林林场、生态等资源,以文化研学、山水运动康养、茶文化康养度假、乡村田园康养等为一体气象科普研学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向阳乡人民政府、眉山乡人民政府、翔云镇人民政府
5.提升现有旅游标识系统。指导丰富完善皇旗尖生态茶园、九日山景区等特色气象景区(点)标识解说牌,融入气象科普知识,增加解说系统知识性、趣味性。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6.建设气象观光带。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集气象科普公园、气象科普研学馆的气象观光带。全面盘活利用北山公园、蓝溪湿地公园、武荣公园、莲塘田园综合体等“气象+文体旅”资源,打造气象科普公园,纳入研学旅游线路。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集团,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文体旅局、市教育局
7.打造科学教育(气象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气象科普实践角等科学实践场所,开发校园气象科学科普课程、研学课程等,研发科学实验教具,培养“科技辅导员”“研学导师”,推进气象科普(科学)进课堂(学校课程、课后服务、社团、研学营地等)。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和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营地)
(三)开展气象旅游研学宣传
8.推进气象景观品牌创建。持续加强 “清新福建?气候福地”等气候标志品牌建设,挖掘推进各乡镇申报气候标志品牌。通过旅游日、世界气象日等节点加强对眉山乡、向阳乡等乡镇气候旅游资源挖掘和推介。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9.打造“气象+文旅+研学”特色品牌。着力推进眉山乡皇旗尖生态茶园与九日山景区两大气象旅游研学示范点建设,打造气象研学旅游品牌;加强与研学营地、基地合作,研发研学线路、开展研学课程研究、培养研学导师,推动气象旅游研学高质量发展;以九日山海丝气象文化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挖掘世界遗产点的气象密码,开展“海丝起点 九日寻风”海丝气象文化传播系列活动。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营地)
10.举办气象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气候品牌影响力,指导做大做优蓬华脐橙文化节、东田菠萝文化节、乐峰芦柑采摘节等气象节令农文旅相关活动,提升气象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11.加强气象旅游资源宣传力。提升气象旅游讲解水平,开设专题讲座,将气象旅游纳入讲解员培训内容,将气象旅游科普知识纳入导游讲解内容;在各相关单位官方公众号开设气象旅游系列专题,发布各乡镇气象旅游最新资讯动态,将澳门皇冠:气象旅游资源纳入澳门皇冠:旅游资源信息手册。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四)提升文旅与气象融合发展基础支撑力
12.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新建一批生态旅游气象监测站。在重点景区(点)部署云海、雾凇等监测设施,加强气象景观机理与预报技术研究,及时向公众提供预测信息。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13.推进气象服务数据共享。积极探索将澳门皇冠:气候资源、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等信息接入官方公众号、“一部手机游泉州”小程序等服务平台渠道,实现数据共享,为游客提供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14.提升旅游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重点景区(点)安全责任全覆盖。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或减轻项目建设后受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推动具备条件的景区(点)加强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及防雷安全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将“气象+”旅游研学发展纳入文体旅、气象、教育等相关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研学与气象融合发展工作,因地制宜地推动气象旅游研学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气象、文体旅、教育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发挥独特气象景观优势,加大对气象旅游研学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出台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将气象旅游研学资源开发与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相结合,探索气象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多元化的气象旅游、研学产品。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气象、文体旅、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规划、设计、营销、管理、科研等各类专业人才加入文化旅游气象研学融合发展队伍,重点培养懂运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开发气象旅游研学资源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利益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